<var id="1zxll"></var>
<cite id="1zxll"><strike id="1zxll"></strike></cite>
<var id="1zxll"></var>
<var id="1zxll"></var>
<cite id="1zxll"></cite>
<var id="1zxll"></var>
<cite id="1zxll"><video id="1zxll"><thead id="1zxll"></thead></video></cite><var id="1zxll"><strike id="1zxll"></strike></var>
<var id="1zxll"><strike id="1zxll"></strike></var>
<var id="1zxll"></var>
<var id="1zxll"></var>
<var id="1zxll"></var>
<cite id="1zxll"><video id="1zxll"></video></cite>
<var id="1zxll"></var>
<var id="1zxll"></var>
<var id="1zxll"><strike id="1zxll"></strike></var>
<var id="1zxll"></va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和諧動態 > 新聞中心

国产免费三a在线,视频一区日韩,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遠離洗錢犯罪,助力金融安全

發布時間: 2023-03-15 點擊量:

反洗錢,是指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洗錢活動。

 

案例一 :利用多個對公賬戶為網詐洗錢

近日,裁判文書網公布一份“曾某幫助網絡信息犯罪一審判決書”顯示,北京一男子曾某因參與組織他人開辦個體對公賬戶為電詐犯罪“洗錢”。曾某某于2021年6月至8月,在北京市朝陽區等地,參與組織他人開辦個體對公賬戶并出售,為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曾某某參與組織開辦、介紹出售的8個對公賬戶關聯全國范圍內電信詐騙案件60余起,涉案資金600余萬元。

曾某某為謀私利,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法院一審判決有期徒刑1年8個月,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風險提示

加強防范意識。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對公賬戶等信息,對于廢棄不用的銀行卡和對公賬戶,應及時辦理銷戶業務。

切莫以身試法。買賣銀行卡和對公賬戶涉嫌違法犯罪,切莫貪圖小利,走上倒買倒賣銀行卡和對公賬戶的違法犯罪道路。

主動檢舉違法犯罪行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是法律賦予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群眾一旦發現買賣銀行卡和對公賬戶的違法犯罪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調查取證工作。

 

案例二:為來源不明資金提供賬戶

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邢臺市某商貿有限公司老板馮某利用其網上商店,以高回報為誘餌吸引其部分員工和其他人在其網上商店刷單(虛假消費),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邢臺市任澤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被告人馮某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中,發現馮某吸收的300余萬元資金轉入劉某賬號。經過審查,認為劉某與馮某曾經系生意上的合作伙伴,關系密切,劉某明知馮某轉入的資金系刷單款,仍為其提供資金賬戶并轉移資金,掩飾、隱瞞其刷單款的性質和來源,涉嫌洗錢犯罪。

2021年9月11日,檢察機關以洗錢罪對劉某提起公訴。任澤區人民法院于同年9月20日作出判決,認定劉某犯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

風險提示

投資需抱持謹慎態度,應仔細甄別投資渠道,理性評估風險系數,警惕高額返利的誘餌,以防落入“非吸”陷阱。

(1)網絡刷單屬于違法行為,警惕各種打著“0風險、0投入、高回報”幌子的網絡刷單兼職,堅決不能參與。

(2)銀行卡、身份證等屬于實名制,勿將個人銀行卡及身份證出租、出售、出借給他人,如果貪圖小便宜出售自己名下的銀行卡或身份證,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來從事違法犯罪、洗錢活動,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

(3)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對于各種網絡信息要時刻警惕,多加甄別,不可因貪圖一時之利而落入騙局,最終觸碰法律紅線。

 

遠離洗錢犯罪,助力金融安全

更新時間: 2023-03-15 點擊量:

反洗錢,是指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洗錢活動。

 

案例一 :利用多個對公賬戶為網詐洗錢

近日,裁判文書網公布一份“曾某幫助網絡信息犯罪一審判決書”顯示,北京一男子曾某因參與組織他人開辦個體對公賬戶為電詐犯罪“洗錢”。曾某某于2021年6月至8月,在北京市朝陽區等地,參與組織他人開辦個體對公賬戶并出售,為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曾某某參與組織開辦、介紹出售的8個對公賬戶關聯全國范圍內電信詐騙案件60余起,涉案資金600余萬元。

曾某某為謀私利,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法院一審判決有期徒刑1年8個月,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風險提示

加強防范意識。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對公賬戶等信息,對于廢棄不用的銀行卡和對公賬戶,應及時辦理銷戶業務。

切莫以身試法。買賣銀行卡和對公賬戶涉嫌違法犯罪,切莫貪圖小利,走上倒買倒賣銀行卡和對公賬戶的違法犯罪道路。

主動檢舉違法犯罪行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是法律賦予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群眾一旦發現買賣銀行卡和對公賬戶的違法犯罪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調查取證工作。

 

案例二:為來源不明資金提供賬戶

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邢臺市某商貿有限公司老板馮某利用其網上商店,以高回報為誘餌吸引其部分員工和其他人在其網上商店刷單(虛假消費),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邢臺市任澤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被告人馮某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中,發現馮某吸收的300余萬元資金轉入劉某賬號。經過審查,認為劉某與馮某曾經系生意上的合作伙伴,關系密切,劉某明知馮某轉入的資金系刷單款,仍為其提供資金賬戶并轉移資金,掩飾、隱瞞其刷單款的性質和來源,涉嫌洗錢犯罪。

2021年9月11日,檢察機關以洗錢罪對劉某提起公訴。任澤區人民法院于同年9月20日作出判決,認定劉某犯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

風險提示

投資需抱持謹慎態度,應仔細甄別投資渠道,理性評估風險系數,警惕高額返利的誘餌,以防落入“非吸”陷阱。

(1)網絡刷單屬于違法行為,警惕各種打著“0風險、0投入、高回報”幌子的網絡刷單兼職,堅決不能參與。

(2)銀行卡、身份證等屬于實名制,勿將個人銀行卡及身份證出租、出售、出借給他人,如果貪圖小便宜出售自己名下的銀行卡或身份證,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來從事違法犯罪、洗錢活動,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

(3)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對于各種網絡信息要時刻警惕,多加甄別,不可因貪圖一時之利而落入騙局,最終觸碰法律紅線。